欢迎来到善朝教育官方网站!

善朝教育--专注于中高考励志演讲
精心打磨,只为呈现最好效果

二维码
在线客服

李玫瑾教授:怎么养好一个孩子?小时候斗勇,长大了斗智!

发布时间:2019-10-16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622

中国有句俗语,叫“养儿方知父母恩”,当自己有孩子后,才明白父母当年的不易,因为养孩子真的太难了。


这个难,以前主要集中在吃饱穿暖的物质层面,不让孩子饿着冷着,就算是成功。

但到了80、90后这一代父母,已经升级到身心的全面教育上来了。


50、60年代的父母管孩子大多很简单,
不听话?打;
不好好学习?打;
不吃饭?不存在的,因为根本就吃不饱!


现在的成年人,小时候有几个没挨过打?
可如今的小孩,如果还是简单沿用打骂教育,很容易出现极端情况,先来看几个真实案例:


成都一名8岁女童因为看电视与家人发生争执,赌气从21楼一跃而下;


一位父亲在街上教训责打15岁女儿时,遭女儿结交的社会青年殴打,十多个人拎着铁棍追到了家门口……

5da6f73004328.jpg

这样的例子现在真的是太多了,给人们的印象就是:


孩子是玻璃心,骂不得更打不得,吃不得一点苦;
叛逆起来连父母都不认,视生命为儿戏,头脑一发热,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


原本天真可爱,善良淳朴的孩子,俨然变成了一个炸药包。
而引线在哪里,父母们根本不知道!


问题的根源肯定是出在家庭教育上面,可翻开各种教育论著,有推崇惩戒式的,也有反对打骂,要温柔相处的。


一路看下来,好像都很有道理,弄得父母一脸懵,最后还是按老套路来,问题依旧不断。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提到了一个概念:


孩子教育要分年龄段,不同阶段的方法要不同,绝不能颠倒。
总的来说,就是小时候斗勇,大了就要斗智。

微信图片_20191016185605.jpg

从小让孩子有敬畏心

何为敬畏?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她有个同事,小的时候特顽皮,自然也没少挨打,他最怕的就是奶奶门后放的一根藤条
每次只要见奶奶把门关上,露出藤条,他就立刻跪下说奶奶我再也不敢了。


这就是一种敬畏,让孩子知道怕,他才会收敛。
这其实是一种及时的保护,避免日后闯出连父母都收拾不了的大祸。


现在有很多孩子对父母长辈都不够尊敬,要钱不给就辱骂,不让看电视就砸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缺少敬畏之心。
李玫瑾教授说:“尊敬是建立在畏惧之上的,孩子若不怕你,是不会尊敬你的。

5da6f7695839f.jpg

那这“畏”从哪来?自然是从惩戒的教育中来。


现在有些家庭对孩子太过溺爱,别说打了,几句重话也不舍不得说,生怕吓着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
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结果养出个“小霸王”。


孩子小时候犯错,该打还是要打,不能一味放纵。
但是要有方式方法,而不是乱揍一通,容易把孩子打坏。


↑上一篇:孩子6岁前你不管,长大以后想管也管不了!
↓下一篇:李心草事件:你一定要告诉孩子,远离“毒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