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1-30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542
中英专家联合公布了一项调查,中国内地1/3的学生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自杀前的征兆,最大的表现是睡眠不好,如果连续4-5天睡眠不好,表现出焦虑,家长一定要注意。
一类是抑郁偏躁狂型,这类孩子你平时看不出他有问题,就是性格上比较外向、冲动。对这种孩子,说话时千万别和他顶。
曾经一个初二的孩子,平时成绩优秀,考试在前几名,有一次滑落到15名。班主任找家长来谈话,家长对孩子说:“你看老师对你多关心,你再不好好学,怎么对得起老师?”孩子回道:“你再说!再说我跳楼!”家长说:“你跳跳看!你跳一百次都不管你!”结果这孩子真的跳楼了,导致终身残废。这类情况在初中阶段最容易发生。这是孩子“波澜壮阔,刀枪不入”的时期。
第二类是抑郁偏内向型,表现出来是沉默寡言、不说话、走路不抬头、吃饭不香,睡眠质量不高,会说:“活着没意思,活着很累。”这类人想问题时,事情还没发生,就喜欢往坏处去想。比如:下次考试考不好怎么办?大学考不上怎么办?而不是想着如何努力,下次争取考好。
梦想不仅能赋予我们人生以意义,还能激发我们强大的动力。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准备两组健康的小白鼠,各100只。首先将第一组小白鼠尾巴上挂有一定重量的铅,然后放进盛满水的金鱼缸里,小白鼠很快被淹死了,平均坚持时间为8分钟。然后将第二组小白鼠放进同一个金鱼缸里,在7分30秒的时候放入一块小木板,结果小白鼠爬上了小木板,都成活了。这时再把第二组小白鼠放入金鱼缸,这些小白鼠能坚持多长时间呢?结果发现,经历过小木板的小白鼠平均坚持了24分钟才死掉,是原先时间的3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经历过小木板的小白鼠有期待、有目标,是期待着小木板再次出现的信念使得它们坚持了更久的时间。
汶川大地震后中与死神搏斗了178个小时的马元江,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时,他说:“我特别爱我的妈妈,我要活着去见她。”所以,梦想与目标,是人生的导航灯,是幸福的起源,更是动力的源头。帮助孩子找到梦想和目标,是他们走向成功的保证。
家长给孩子的压力不要太大,另外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每个孩子的抗挫折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你怎么骂他无所谓;而有的孩子,你说一句他就受不了。大多数沟通不成功的家长,都是喜欢强调自己说得如何对,如何是为了孩子好,只是孩子听不进去而已。而良好的沟通不是一味强调自己说得对,而是不断地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直至孩子有积极的回应。影响沟通效果的要素,包括沟通的内容、沟通的状态、沟通的动作。普遍的说法是,内容占7%,影响最小;动作占55%,影响最大;状态占38%,居于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