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2-19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725
一篇名为《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的报道在网络上发表,立刻引起了读者和网民的热议。有人觉得很无聊,纯属行政乱作为,浪费学生精力;也有人认为很滑稽,见车就敬礼,学生走在路上还不累死。
李师傅开着货车在贵州威宁乡村路上行驶时,发现一路上学生给他敬礼,原来学校老师要求学生见到有车就敬礼,希望司机看到后车辆能减速;乡村公路通了,事故也多了,这种做法能提高孩子安全意识,也让司机更小心开车。
学校要求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应把讲文明、讲礼貌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因为以前公路沿线上的中小学生常在公路上无序地玩耍,安全隐患很大。此举实施后“消除了不少安全隐患”。校方也表示2004年下半年开始推广以来,没有发生一起因交通事故导致的学生伤亡”。
尽管学校这样做初衷是好的,但网上还是有许多网友对于学生对来往车辆敬礼这种不成文的礼仪方式众说纷纭,大部分网友都持反对的意见,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奴性教育”,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害的。
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学校和老师也很苦恼,一位老师说到:“我们学校旁边就是一条乡级公路,来往的车辆有时比较多,每年都会出几次或轻或重的车祸。我们学校的孩子一放学那是很乱的,有时候汽车在学生后面鸣笛半天,学生理都不理,每天都要讲的安全知识,学生根本不往耳朵里去;而通过敬礼,真的能改变这种状况。”如果这种遭受舆论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们的安全,那我们何尝不试着接受看看呢?在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不恰当的地方又何尝不可呢?
一些司机师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经常驾车活动在崎岖的山路,无数次接受过孩子们的敬礼,这让他很感动。因此每当遇见孩子们向他的车辆敬礼时,他不仅鸣笛示意,还小心翼翼驾车。网上的一些负面评论很偏颇,中小学生要向过路车辆敬礼的初衷与实际效果都说明这项措施适合当下实情,不了解情况者真的不应随便批评与质疑。
关于孩子心理健康是否会受到影响,最重要的可能是要看家长与老师如何正确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用深入的交流沟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道德操守,从而端正人生道路。
任何做法都不会是完美的。但在推行的过程中,尽可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减少它的负面影响这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