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13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3519
该剧通过古代官宦家庭少女盛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等,讲述了一个家宅的兴荣和古代礼教下的女性奋斗传奇故事。
然而,这更是一部大型家庭教育片。因为从这部剧中也反应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我们常说,教育是因果,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而这些种种,从《知否》中都能一一窥见!
01
很受触动的一幕是,明兰受四姐姐和五姐姐的牵连,受到责罚。
一向不关心她的父亲因受孔嬷嬷提点,才恍悟和愧疚对她一直以来的疏忽。
于是,在明兰被责打之后,他追出来安慰她,然而,没说几句,就被林小娘的人叫走了。
明兰的贴身侍女不甘心地抱怨:主君对小姐还没几句话呢,就又被别人喊走了。
明兰垂下眼,又笑笑说:“不碍事,我需要他的时候已经过了”。
突然,心里一阵发酸:小时候,你不陪我,长大后,我也就不需要你了。
每个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父母陪伴和进入她们世界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这是成长规律,一个无法抗衡的客观存在。
因此,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在被孩子需要的时候好好陪伴,花期有限,别等错过了花期再遗憾和愧疚。
02
盛家有6个孩子,林小娘受宠,她所生的孩子自然得到父亲更多的关注和爱。
然而,正因为父亲的偏心,导致孩子们之间明争暗斗,心生嫉妒。
比如如兰和墨兰,从小斗到大。墨兰更因想要守住独宠,常常诬陷妹妹们。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担心分得少,但担心分得不公平。而这种担忧,几乎存在每一个多孩家庭中。
有了偏爱,就催生了担忧;有了担忧,必定会有争夺。有了争夺,必生恶念。
因此,希望所有多孩家庭的父母不管心里偏爱谁,行为上必要做到“一碗水端平”。
03
墨兰陷害如兰和明兰在大厅出丑,损坏盛家脸面。父亲愤怒她们太丢人,狠狠处罚她们。
如兰不服气,与父亲争辩,结果处罚加重。
事后,如兰指责明兰不帮她一起辩解,明兰无奈地说:五姐姐,你说那么多,父亲可有一个字信了吗?我给你作证,父亲又有一个字信了吗?五姐姐是舒服日子过惯了,可我打小就知道,形势比人强。无论怎么说,父亲都要信人家的,说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教育心理学上指出,如果父母对孩子有偏见、不信任,常以自己的主观意见来曲解孩子的意思,那么渐渐地,孩子的想法和心声就不愿意说了,更不愿意主动与父母沟通。
因此,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在教育中先学会信任孩子,给予孩子解释的机会并认真倾听,而不是一上来就判刑。
04
林小娘为了争宠,常把孩子塑造出很完美的形象。在子女犯错的时候,她总是巧舌弹簧地为子女遮盖和开脱罪过。
于是,女儿也学会了为逃避责任胡话张口就来,儿子则懦弱轻言放弃。
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迈向成熟的第一步应该是敢于承担责任。
因此,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多点远见,为孩子谋计深远,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让他们承担行为的后果,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05
王大娘子,出身高贵,从小锦衣玉食,没受过什么挫折和委屈。于是,形成了凡事难忍,脾气一点就着的性格。
也正因如此,她常常在林小娘出差错的时候,不懂得把握得来不易的机会,更不懂得保护自己,反倒常被反咬一口。
反观明兰,因从小吃过苦,受过挫折,从而性格坚韧,做事妥帖周全,思虑深远。
因此,希望所有父母都能明白,人的成长只有吃过苦,才能懂得珍惜;只有受过伤,才能知道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适当给予孩子挫折教育,才是对他最大的负责。
06
王大娘子虽然任性,但是品性纯良,她的几个孩子也都心善。
而林小娘,外表柔弱,内心龌龊功利,她的孩子也就学会看人下菜碟。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一文中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 、情感和内心的激情 ,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因此,希望所有母亲都能以身作则,给予孩子优良的品德,为孩子的人生走势和走向奠定基础。
07
明兰和小公爷互相爱慕,祖母和父亲深知小公爷出身和门第过高,他的母亲平宁郡主肯定不同意这门婚事。如果执意在一起,当然能成,可是往后几十年注定会吃尽苦头,谨小慎微。
于是,他们都把利弊分析给明兰,劝她别往火坑跳;
然而,林小娘没有这样的格局和眼界,看到的只是高攀门第,脸上有光。于是,不顾夫君的反对,总是怂恿女儿墨兰去勾引权贵公子,不折手段地要攀高枝,而这也给墨兰的婚姻悲剧埋下了隐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因此,希望所有父母都能努力提升自己的格局和眼界,因为你的格局和眼界,就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也决定了孩子命运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