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3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2085
“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她的三观就只能由她的亲朋好友决定”,这句话出自80后才女蒋方舟。
蒋方舟曾在一档读书节目中,分享了自己对阅读的独特感悟,她说:
“书籍教会了我很多知识和道理,它几乎是我认知世界的方式,也是认识他人的方式。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做一辈子的读者,能够读一辈子的书。”
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不久成为杂志副主编……年轻有为的蒋方舟身上有太多闪光点。
她也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如今的成功背后,与童年时的阅读爱好脱不开干系。
小学时的蒋方舟,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妈妈教书的初中去等着妈妈下课。在等待的过程中,蒋妈妈就让蒋方舟待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随便读,从来不加干预。
潜移默化之间,读书成为了蒋方舟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
才女蒋方舟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她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蒋方舟同为阅读受益者的央视主持人董卿,也是出了名儿的“书迷”,每天睡前必须看一小时书,雷打不动。
董卿能够成为公认的央视“内涵、气质担当”,与她每天的积累分不开。很多人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可就是坚持不下来,关于这一点,董卿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我觉得不要抱着一种目的去读书,我们哪来那么多的目的啊,开卷有益这四个字还是很值得相信的……成为一个习惯之后,也就无所谓坚持不坚持了”。
林语堂曾在《读书的艺术》中说到:“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会被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
所以,让孩子们从小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但家长们的烦恼也由之而来了,孩子不爱翻书,阅读习惯该如何培养呢?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靠这几招
成年人阅读往往按部就班,孩子们却不然,由于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所限,注意力并不稳定,所以常常会出现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或同一页,快速翻书,倒拿着书看等非常态的阅读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不少父母会赶紧纠正,生怕孩子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孩子阅读兴趣的独特表达,应适当予以尊重,不要去过度干涉,以免打消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美国一位叫吉姆·崔利斯的学者发现,小学阶段的孩子阅读能力差异很大,有些很好,有些相对较差,而阅读能力比较好的班级,通常老师都会大声给孩子朗读课文。
美国阅读委员会在其提交的国家报告中,也同样指出,父母与教师应当为孩子大声朗读,而且这种做法应该贯穿孩子的整个小学阶段,而不单单局限于早期。报告还强调,大声为孩子读书,是有效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重要办法。
在阅读之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书”,鼓励孩子复述一下书中的内容,这样能增强孩子的沟通和表述能力。孩子们只有畅所欲言地谈论自己所阅读的书,在互相讨论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才能提升阅读价值。
家长要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慢慢地,孩子就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试着将观点写出来,这不仅能提高阅读的深度,更有助于提升孩子对文字的敏感度、认知度和理解度。孩子尝到甜头后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