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善朝教育官方网站!

善朝教育--专注于中高考励志演讲
精心打磨,只为呈现最好效果

二维码
在线客服

《都挺好》的结局:原生家庭里的偏爱都会有代价!

发布时间:2019-03-28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840

01

热播剧《都挺好》终于结局了,这部剧用苏家一个小家庭的生活,揭露了中国式家庭一个隐蔽的潜规则:

亲子之爱,可能只是一场秘而不宣的交易。

剧中明玉的成长过程引起网友们的热议和同情,而“原生家庭”也被频繁提起。

5c9ca2b45ecbd.jpg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但从苏家三个儿女身上就明显表现出来了:

一直享受着家庭资源红利的苏明哲和苏明成,看似成功,实际上一个逞强爱面子,一个啃老没断奶;

一直被家庭资源亏待的苏明玉,得贵人相助有了好际遇,却因为童年的经历,孤僻敏感。

02

妈妈无所不能+爸爸博学亲和

有这样一对夫妇,

他们的女儿五年前从北京四中毕业,进入哈佛大学。

每年哈佛本科在中国录取的学生也是10来个。

这样一个学霸,不仅一点儿也不古怪,还特别风趣,而且爱好颇多。

虽然他们说起来风轻云淡,但其实他们的教育方式却不同于其他家庭。

当有学霸的父母和你说:不要着急,静待花开时,你千万不要听了长出一口气,然后回家继续玩手机,睡大觉。

人家的意思并不是你什么都不需要做。

不浇水,不施肥,花开不了。

静静地长期地付出,但是心态尽量平和。

无所不能,并不是妈妈包办一切。

而是女儿想了解什么,在成长的关键期有了问题,这位妈妈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找信息,或者可以点拨孩子的人,所有的管教都不是苍白的说教。

而爸爸对于孩子的所有兴趣,都不干涉。你对什么感兴趣,我就先去了解。

他们每周都开一次家庭会议,地点不是在家里,而是一个孩子喜欢的饭馆。

一家人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讨论。

他们说,他们家的孩子就是95分原则。

这是孩子自己定的,说自己不想考100,因为想用那5分的时间,去听喜欢的音乐,看喜欢的书。

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同时给自由,但是对自己却从未放松。

找信息和资源,让自己更博学,可不是光花钱能解决。

这样家庭的孩子,家长注重过程,结果一般不会差。

孩子很自信,小时候可以自鸡+素鸡,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

除了相对完美的原生家庭组合,其他的几种组合,各有各的问题,真是有点儿难分伯仲。

03

妈妈鸡血满满+爸爸要求严格

所有对孩子要求严格的家庭,父母在时间、精力、金钱上的付出都会更多。

这样的家庭组合,一旦有问题,都是“度”过了。

越严格,付出越多,越不由自主地要求结果。

父母一旦走火入魔,会有很多疯狂的要求。

不考第一不能吃饭,除了分数什么都不重要。

5c9ca2d2ed7a3.jpg

孩子三观会扭曲,会对父母对自己的感情产生怀疑,容易带来心理问题。

其实比严格要求更难的,就是因材施教。

孩子如果就不是这块料,怎么办?

很简单,认!别相信什么孩子都可以逼出来,智力水平和理解能力真不是人人一样的。

家毕竟不是一个只谈学习的地方。别让孩子寒了心,学渣也可以是来报恩的。

而以爱的名义生了恨,可能就只有报仇了。

04

妈妈顺其自然+爸爸不闻不问

这样的父母组合,有的不管学习,甚至不管生活,有的给钱,有的钱都给不了。

原因很多:没时间,没精力,不在身边。

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由是有了,但是缺乏关心和爱。

很多人因此会很没有安全感,没有责任感,并且自己也会十分不善于表达感情。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体现在孩子学习上,就是爸妈都嫌麻烦,不想管,彼此踢球。

我认识有的父母,对此振振有词:我们这是佛系。佛系是心态,行动上也佛系,那就是没戏。

我们生育、养育、教育,每个阶段都需要对孩子培养和付出。

要么别生,生了就别想轻松。

05

妈妈说一不二+爸爸消极懦弱

这基本说的是《都挺好》里的苏母和苏父。

这样的家庭关系,往往夫妻感情比较差。

妈妈付出的越多,爸爸表现的就越冷漠。

而爸爸越冷漠,妈妈对他的评价就越负面,并且会越强势。

5c9ca31449fe8.jpg

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男孩容易妈宝男,很多很没有主见。

女孩就特别容易复制自己的母亲,在未来自己的家庭中,处理不好夫妻关系。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女人管所有。

妈妈们一边骂男人不负责任,消极怠工,一边大包大揽。

孩子毕竟也是男人的,适当的放手,看看到底能发生什么。

给爸爸们话语权和必要的尊重,避免养出甩锅男,妈宝男,逃兵男;拧把女,纠结女。

强势的女人其实很多是缺爱的女人,渴望被承认,被爱,被关心。

所以爸爸们,也请学会赞美和欣赏。

06

妈妈是我的朋友+爸爸是我的宠物

我其实不是特别认同要和孩子做好朋友的说法。因为朋友之间只有善意的提醒,没有管教。

我可以尊重孩子,但是我一定会有要求,会有管教,这是我的责任。

朋友处不好,可以一拍两散。

我行吗?

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过于纵容,他们很可能会恃宠而骄。

父母还是要有权威的。

否则让孩子习惯了你朋友的身份,未来真有一些很原则的问题,你的意见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他会觉得你只是我的朋友,没什么大不了。

没必要一定让孩子怕某个人,但是一定要让他们尊重父母,有分寸感。

07

妈妈阴晴不定+爸爸火山爆发

以上的几种组合,各种问题,难分伯仲,但是要么管,要么不管,胜在稳定。

处在原生家庭鄙视链最底端的就是父母双方都非常不稳定的组合。

这样家庭中的妈妈颇为神经质,情绪化,忽冷忽热。

前一秒母慈子孝,觉得自己的孩子可爱得不得了,聪明伶俐,善解人意。

后一秒,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就能让她鸡飞狗跳,大吼大叫。

有时候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大哭,觉得:

我这么累,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这么不懂事。

还会在孩子面前和男人吵架,觉得:

我做了这么多,你怎么能对我这样,这个世界太不公平。

而这样家庭的父亲,平时大部分时候是沉默寡言的。

↑上一篇:“网红流浪汉”背后的真相: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孩子的未来!
↓下一篇:“哄娃神器”带给孩子的影响,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