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8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2007
这个夏天,最火热的动画电影当属口碑炸裂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自点映起,影片一直备受关注,观众纷纷赞叹是“国漫之光”。
截至7月30日16点11分54秒,上映5天,综合票房突破十亿大关,成为首部票房突破10亿大关的国产动画电影。
《哪吒》改编自《封神演义》,多次被搬上大银幕。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小哪吒,这个故事也影响了几代人。
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让那个嫉恶如仇的小英雄哪吒深入人心,被公认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
2003年,央视的《哪吒传奇》动画片开播。哪吒、小猪熊、小龙女、女娲、李靖、石矶娘娘,还有主题曲那句“是他,就是他,我们的英雄,小哪吒”,承包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而今年夏天的这个小哪吒打破以往传统形象,不再以一个正义凛然的小英雄形象出现——变成了一个“魔童”。
天地灵气孕育的混元珠被原始天尊提炼成了灵珠和魔丸,之后开启了天劫咒语,魔丸在三年后将会被天雷所摧毁。因为申公豹从中破坏,本应携着灵珠出生的哪吒成了混世魔王。
二次元齐刘海、浓浓的黑眼圈、鳄鱼牙,配上一副颓丧的表情,“魔童”没差了。暴躁易怒、顽劣不堪的他,遭受敌视,被村民叫作妖怪。
01
打破偏见我命由我不由天
电影中有句话,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它。哪吒被压在这座山下,用自己逆反的方式,反抗村民的偏见,为自己正名,得到世人的认可。
携“魔丸”出生的哪吒,成为人人惧怕、躲闪不及的魔童。而所谓的魔,与其说是他的本性,不如说是世人强加在他身上的偏见。
有时人们习惯性地想当然,只愿意相信自己看见的。这些成见,模糊了真相,让人迂腐懵懂。放下成见,才能看清真实的世界。
02
斗争到底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哪吒托生魔丸,出生就开始注定死。但哪吒不认命,靠着强硬的态度反抗命运。这个过程又心酸又痛苦,但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和成长。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现实中生活的我们或许会遇到许多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接受它,但这不代表我们的人生就此定性,无法改变。
想要展现不凡,就要勇于和命运抗争,敢于为此付出行动。
03
陪伴成长家是最温暖的港湾
性格火爆、斩妖除魔的殷夫人抽空也要陪哪吒踢毽子,给哪吒做好吃的,用最好的温柔哺育儿子。
嘴上强硬、内心深爱儿子的李靖,不惜舍弃自己的情面,帮助哪吒得到世人认可。李靖毫不犹豫的选择用自己的命来替儿子受死,这个举动也使哪吒克服了魔性,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勇于面对命运。
现实中无数父母深沉的爱,汇聚到这两个人物形象上,打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哪吒》上映后票房口碑双丰收,不单单是因为它在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上推陈出新,影片特效、人物动作上行云流水,更是因为电影故事背后,蕴藏着的道理,值得每一位观众深思。
这部适合全年龄段观众观看的电影,笑与泪的交织,书写了哪吒成长的点点滴滴。影片中的许多情节,都能够给家长以家庭教育的启发。下面这六条启示,家长一定要看看。
启示一
父母的爱与陪伴给予孩子力量
哪吒由一魔丸投胎转世,世人见之都避恐不及,唯独父母将其捧在手心,多加呵护。哪吒母亲温柔的眼神,时刻都给予哪吒内心善良和安全感。
哪吒的父亲,坚定而伟大,总是以身作则,说的少做的多,从行动上支持自己的孩子。知道哪吒生性邪恶,但依然希望在哪吒短暂的时间里可以教他做人。他对哪吒深沉的父爱让人动容,甚至是在哪吒三岁生辰时宁愿挨家挨户磕头,也要把百姓求来参加生辰礼。
李靖夫妇对于哪吒的态度与影响,是帮助哪吒克服魔性,终逆天改命的重要力量。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能?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惜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爱?所以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陪伴,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力量。
启示二
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的思想和人格
哪吒生性顽劣,被管教约束。
父母的不放弃,尽力为他提供好的生活环境,给予哪吒正确的价值观和归属感,以身作则,教给他责任与担当。
太乙真人尽心教导,陪伴哪吒成长。正是因此,在东海之水即将落下时,是哪吒托起冰山,拯救了陈塘关无数百姓。
正是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哪吒从最初的顽劣不堪,到想要惩奸除恶,乃至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匡扶了正义。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十分深刻,家庭教育给孩子身心发展打上的烙印,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启示三
不要轻易给孩子戴上“坏孩子”的帽子
哪吒从出生起就被人视为“坏孩子”,他救出小女孩,却被认为是抢走了小女孩而遭到谩骂;他苦练一身本领,想要降妖除魔,却被嘲笑说他自己就是妖魔。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于是他便开始成为人们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大搞破坏,小到家里的物件、院墙,大到整个陈塘关的房屋、路面,都遭到破坏。
生活中,有些家长也常常不自觉地扮演着“陈塘关百姓”的角色,用批评、指责的方式给孩子扣上一个个不太雅观的帽子,这也是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
对孩子多一些认可,将眼光和注意力集中于孩子的长处和优势上,你或许会惊喜地发现,他在向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启示四
正视错误是成长的必然历程↑上一篇:养孩子要花多少钱?算完之后可能有点慌!
↓下一篇:世界本不公平,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