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23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588
记得在年初的时候,孙俪曾经发过微博吐槽:为了让孩子去洗手,她费尽口舌,800遍又800遍地催促。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美国儿科学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大吼大叫,就和打骂、侮辱一样,会让孩子的应激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大脑结构发生变化。
孩子长期生活在“吼叫”的环境下,智力、语言的发展都会受到阻碍。
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引发抑郁、孤僻、焦虑等精神疾病。
妈妈大吼大叫的模样,是孩子一生都无法磨灭的阴影。
曾经看过一组调查数据,在国内,将近90%的家长都吼过孩子。 孩子不听话、顶嘴、不好好做作业、考试成绩没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平日工作压力大,憋着各种无名之火,看到孩子犯错,“一言不合就开吼,吼完就后悔”,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恶性循环。 父母都认为自己吼叫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殊不知,这么做不仅完全没有教育意义,反而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伤害,影响亲子关系。
父母对着孩子吼叫的时候,孩子情绪经历的痛苦,和身体受伤时的疼痛程度不分上下。
大吼大叫,就像一把尖锐的无形之剑,把孩子里里外外伤了个彻底。
02
北师大教授钱志亮曾指出:责备孩子的声音越小,孩子听得就越认真,教育效果也就会越好。
要想让孩子把我们的话记到心里去,心甘情愿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就要学会低声教育。
有心理学者说,你说话的声调高低,跟你传达给别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当你对孩子大吼大叫时,孩子感觉你不信任他;当你说话柔和时,孩子就能感觉到你的信任!
事实就是这么神奇,比如:当孩子手拿香蕉皮准备扔时,你一句怒吼“别扔地上!”其实你在内心是默认孩子会扔在地上的;如果你认真、轻声地说一句“宝宝,放垃圾桶里吧!”
这时候你是默认孩子会放到垃圾桶里的。关键是你语气中传达的这种信任或者不信任,孩子都能感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