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2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276
高考你并不孤单,善朝教育陪你走过高考最后的100天。
所有的大获全胜,靠的都是咬牙死撑!
大家好,我是小玉学姐,今天距离2020年高考还有25天。
今天由我的搭档王旭朝老师为大家分享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王旭朝老师
随着倒计时天数的减少,很多同学产生了焦虑,有些同学留言说为什么自己越努力,却越焦虑呢?
其实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当你努力过后,却发现事情的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紧接着就变得非常焦虑不安,越来越不快乐。
我知道现在的你们每天学习都很忙,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
你会觉得自己明明都做了,但是成绩却退步了,感觉自己考不上好大学,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每天伴着焦虑躺在床上,失眠到半夜,带着困意醒来,陷入了一个越努力越焦虑的怪圈中……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无论进行到哪个阶段,都会遭遇焦虑。在大多数人看来,焦虑是一种不应该存在、有害的负面情绪,所以总在想办法不焦虑。
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它的存在,是提醒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正在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并且应该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我们付诸行动、排除万难、不断提升自己,去适应外界的变化。
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却是这样的,我们总是不断被提醒:你不够努力,不够懂事,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你这样怎么考得上大学,你以后什么也干不成……被迫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焦虑。
而这样的过度焦虑,才是真正有害的情绪。
对努力的焦虑,是对存在的疑问。无法肯定自己的存在和自身的意义,无法肯定是否应该努力,努力的意义又是什么。这种质疑很可能是无意识的,却是潜移默化的自我否定。
所以常常会陷入迷茫之中,但是与其纠结意义,倒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可以做好的每一件事。就像读书一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最直接的焦虑,还有就是对自己能力的焦虑。更精确一点的话,是能力和预期的比较。
看过体育比赛或者参加过的同学知道,预期过高,会直接影响人的能力发挥,所谓越想发挥出来,越发挥不出来。预期过高带来直接的焦虑,会导致紧张、浮躁、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等。
要知道,设置过高的目标,失望往往来得更容易一些;而设置相对容易达成的低目标,则往往会收获惊喜。
就像有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每次考试都会要求自己必须考好,考不好仿佛天塌了一般,连带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复存在了。
所以,无论是面对学习还是生活,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持平和的心态,改变能改变的,接受已成事实的。如此,才能平心静气,不那么焦虑。清楚了焦虑的源头,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去直面焦虑,进而做到和谐共存。
说到应对焦虑情绪,往往会提到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可是究竟怎样才算是自我肯定和接纳呢?
有很多同学平时发私信,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性格比较内向,怎样才能像别人那样活泼外向呢?
我特别容易害羞,每一次要在班上公开讲话的时候,都会结巴脸红,怎么样才能侃侃而谈呢?
我各方面都很普通,朋友也比较少,怎样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呢?
这些疑问,从逻辑上来看,都是“发掘”自己的“缺点”,想办法将其转变成“优点”的行为,按常理来说,是没毛病的。但是,深层思考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在用不同的句式问:“我怎么样才能变得像别人一样好?”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感到内窘与不安,他们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从容地生活。
真正的“接纳自我”式的“改变”,并不是在我们认识到自己弱点后,改变这个弱点,然后变成像别人一样好,而是在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己认可自己。我们需要改变,但不是需要变成另外一个人。要知道,这个世界永远不缺“别人”。
真正的自我接纳,不是自暴自弃,也不是教我们安于现状,而是一种完整的看见,看见“完整”的自己,可以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接受自己的不足但不唾弃自己的不足。不仅能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也接纳自己想要变得更好的想法,同时还要学会接纳不断在改变的“自我”。
人在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愉悦感胜过做任何事情带来的愉悦程度。所以,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
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沉迷于小说、电视剧或是游戏的时候,你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精神愉悦,忘掉一切烦恼,仿佛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不妨让自己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专注会让人放松,当你学会只专注这一刻,便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后悔过去,或担忧未来,肩上的重压仿佛也减轻一些,最起码也可以将你从焦虑的状态中抽离出来。
焦虑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经历。
我们无法摆脱焦虑,但至少可以学会与自己的焦虑共存,将它们控制在一个可控范围内。
不要怕,怀揣一颗平常心,往前跑吧!
只要跑得足够快,焦虑就追不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