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善朝教育官方网站!

善朝教育--专注于中高考励志演讲
精心打磨,只为呈现最好效果

二维码
在线客服

距离高考15天——柳瑞旗老师:高考报考专业解读:人工智能专业

发布时间:2020-06-23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370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柳瑞旗老师。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希望为这些领域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根据对教育部印发的本科专业备案名单的统计结果,新增备案专业数量最多的学科数是人工智能,本次共有180所高校新增此专业,此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也有138所高校新增;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也非常火爆。
人工智能专业的火爆,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计划提出3大类18项重点任务,引导高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
此后,许多高校便开始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设立AI本科专业。

2019年,3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其中便包括清华、北大;而以人文见长的人大、北师大,也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开展本科人才培养

从去年的35所高校,猛增到今年的180所高校,也就是说,短短两年时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达到215所。
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是今年当之无愧的爆款专业。

那么,作为一个爆款新专业,人工智能都学些什么呢?
北京大学在2019级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仿生结构设计、智能感知、人机交互、微纳操作等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机器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

2018年起,北京大学工学院在“北京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融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双一流学科的实力,联合人工智能、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心理与认知科学等一流学科的力量,重点筹建“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以入学的2019级本科生为起点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和培养。
清华大学成立了人工智能学堂班(简称“智班”),这是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整体学科布局上的重要举措。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院长姚期智担纲智班首席教授。 

智班的培养特点为广基础、重交叉。在本科低年级,将通过数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宽广的基础;在本科高年级,将通过交叉联合人工智能+其他课程项目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将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前沿相结合,在以人工智能促进不同学科发展的同时,深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推动人工智能前沿的发展。同时,智班的同学将获得与相关产业的联合实习机会,深入了解实际产业中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并通过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在不同产业中的推广与应用。在应用中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并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2019年天津大学共新增8个本科专业,其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5个新专业均与人工智能领域密切相关,占了新增专业的大部分。
天津大学于2018年5月正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面向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人工智能基础和技术研发、人工智能科研平台和团队培育以及社会服务功能进行建设。与此同时,天津大学作为“新工科”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在多个工科专业学科具有传统优势。天津大学将立足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工科交叉融合,在形成“人工智能+其他”的复合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上具有独特优势。
浙江大学新增的两个热门专业,即机器人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
据了解,浙大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有机器人导论、机器人学、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机器视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导论等。而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生将纳入新设立的竺(zhú)可桢(zhēn)学院图灵班,配以图灵奖获得者惠特菲尔德·迪菲教授、潘云鹤院士、吴朝晖院士、陈纯院士等为首的专业导师团队。

兰州大学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作为双一流A类综合型大学,兰州大学在推动多学科交叉复合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实践。人工智能专业低年级将学习数据建模与分析、仿生计算基础、认知机器人学等人工智能类基础课程群,在高年级将认知神经与脑科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人机交互等课程群作为学生选修“课程包”,扩展学生的创新学科交叉应用能力。
 “以科研促教学”“以竞赛促实践”是新开设的人工智能专业核心特点,科研团队骨干担任主讲教师,一流师资的小班化教学、国际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高水平产业领域的实践实习等配套措施,以培养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专业人才。
虽然爆款专业真的很诱人,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高校蜂拥开设的专业,不一定真的就是热门专业

当下,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过去很多高校争相开设的专业,由于人才培养超过了社会需求,如今很多已变成了冷门专业,甚至有一部分已经彻底“消失”了。

在今年撤销的367个专业中,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包括:

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经济统计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教育技术学、产品设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生物技术、文化产业管理,撤销高校数量都超过了5个。
所以,在选择专业上,不能只看“热度”,而忽略院校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
比如,在新增人工智能专业高校名单中,有一些高校是偏向于文科类的院校,还有一些是师范类院校,甚至很多还是原先实力很一般的地方性的二三本院校。

从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一定要着重去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就读这个专业,报考的院校是否具备师资和软硬件设施,理性综合分析很重要。

选择某个专业,意味着至少在大学阶段,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专业的学习上;而且,你选择的专业,有很大可能性成为未来伴随一生的工作方向。

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