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8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944
高考你并不孤单,善朝教育陪你走过高考最后的120天。
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
大家好,我是小玉学姐,今天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67天!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成都理工大学的一位学姐为大家分享。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学生。
你是不是偶尔也会特别羡慕同班的某位同学:平时看他不怎么学习、背课文,早自习时,睡觉最欢的也是他。但,每次老师点名让他默写背诵,答的最顺利的…是他!还是他!
你是不是很想问他,“你是不是过目不忘!难道半夜偷偷背书?”甚至在想,如果自己拥有过目不忘的背书技能,高考根本就不是事呀!
其实呀,没有人拥有过目不忘的技能,而记忆是有方法的。今天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背书时的小技巧,希望能给时间紧张的你们一些帮助。
1、情绪能帮你记忆
如果记忆时很高兴,那么在高兴时,测试出来的成绩,比在难过时的成绩更好;如果记忆时情绪高涨,那么测出的成绩,比在情绪低落时的成绩好!所以,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去背书呀!
2、环境影响背诵效率
有研究表明:在小房间里记忆之后,一些人到大房间进行测试,另一些人在小房间内测试。结果小房间内测试的人,成绩会更好。如果考试时换了教室,没考好是正常的。不怪你、不怪老师,怪教室!
其实,以上两点无非说明:
人们的记忆,真的很容易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如果想拥有好的记忆效果,那么一定要打破这个惯性、摆脱这两点因素的影响!
所以,要用分散学习的方式,代替集中学习。那么,过目不忘指日可待!
什么是分散学习呢?
比如,昨天你打算要背一篇课文。
今天早晨醒来一睁眼,你就大声读了3遍背诵内容。
然后,在去学校的路上,又默默背了5、6遍,完全记了下来。
那么,只要在课前多翻一次、分散了3次的记忆效果,比你一整个早自习都在大声背诵,绝对要有效的多!
利用一个集中的时间段,将所要学习的材料连续反复学习多次,直到熟记为止,这个方式称为集中学习;把所要学习的材料,分散在几段有一定间隔的时间段进行学习,这叫分散学习。
因为分散学习你打破了情绪和时空对你的限制,在不同情境下学习背诵,就说明你能在不同的状态里,都能够记住想要记忆的内容了!
当然,记忆还要分类、分方法。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记忆方法。
第一类:精确背诵
背诗词,背古文,背课文,背英语,背公式……这些都需要精确记忆。但诗词背诵相对简单,一部分人胡乱朗读几遍都能背下来,我们就会以为任何东西,都能用这套方法去背诵。有些文章很长,花了很长时间也无法熟练背下来,好不容易背下来了,过程也很痛苦。我们常常又轻率地得出结论:背诵很痛苦、自己的记忆力不够用。
其实,这些方式和态度都不对!
对于那些不押韵的、不顺口的、又比较长的文章,尽量避免去努力用短时间、在当天就把它背下来。可以先朗读几遍,把整篇文章能够读得通顺、读得流利以后,再去背,就要轻松很多。
所以,最好安排每天分时段读几遍,而不是在一天之内,或一节课内,连续不断地读同样的文章。
读得顺口了、意义理解了,文章的大多数内容其实已经悄悄地、自动地被记住了。最后的背诵,只是去努力攻克个别的困难词句,或者文章中一些不太自然的意义转折和上下文的连接方式。
第二类:意义性背诵
有些背诵则不需要完全的精确。比如说历史、地理、政治,我们记住的东西,意义上和书中相同就可以了,文字上有些小差异并没有关系。这种只需要意义性背诵的知识,一般来说内容都特别多!
很多同学背这种知识喜欢背完第一章,再背第二章,一章一章地背。不过常常背到第二章,又发现有些第一章的知识忘了。于是有同学又倒回来复习第一章;不少同学到最后考试时,还在前几章打转…
正确的背诵方式,应该是把一本书从头到尾阅读两三遍,熟悉所有知识,然后再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标记,最后进行背诵。
(1)阅读要快。像读休闲小说一样,尽可能一次把整本书读完。
(2) 总结和标记。可以另拿本子作笔记,也可以直接在目录上写内容提示,或在章节前写总结提纲,或在正文中对关键词作标记。
(3)找到一个关键词。大脑中只要想出了这个关键词,就可以恢复整句话。
(4)做标记要简洁。当然,你也可以去尝试标记得更多,然后对比各种标记风格的效果。标记是为了方便下一次复习或背诵时,眼睛迅速定位到重点和关键词。因此,最好不要满篇都是标记。
通过阅读,熟悉了所有知识以后,凭着“常识”或“直觉”,就能回忆出两三个要点。剩下想不出的要点,才是真正需要付出努力来记忆的难点。
最后阶段才是真正的冲刺背诵。这时,大脑中已经形成整个知识的框架,有些要点已经可以熟悉背出。背不到的,也是比较熟悉,呼之欲出的内容,只差再反复诵读两三次,就能轻松背出了。
看,掌握了方法,背书是不是就很简单了!
那要怎么才能做到“过目不忘”呢?
有以下三点技巧:
1.朗读时,语速要慢。
2.一边朗读,眼睛一边看后面的内容,思维会复述前面的内容,然后判断哪些词是易混易忘的,是难点,哪些词是关键词。多试几次你也可以做到!
3.针对这些难点和关键点,在文字还没从眼前消失之前,大脑中不断地作各种加工。
但是人总要遗忘,要如何抵抗遗忘呢?
要抵抗遗忘,最好的手段就是把记忆过程拉长到很多天,变集中学习为分散学习。经历了其他干扰信息的洗礼,摆脱了对情境和情绪依赖以后,形成的记忆,也会遗忘,但遗忘速度会慢很多。
而且,从熟读到总结再到背诵,在这个分阶段的过程中,所有的知识几乎是同时达到可背诵的状态。不会像一章一章背诵那样,背到后面,又忘了前面,到处都是补不完的窟窿,填不完的坑。
所以,就算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也未必能用、未必好用。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借助有效的技巧,一样可以轻松地快速地背诵。
加油吧,学弟学妹们,我在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