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7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2066
最近遇到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有次上班路上,在小区门口看到一位妈妈,她正拽着孩子往车里进,但孩子却哭着挣扎不听:
“我不想学舞蹈了,我不去,太累了......”
妈妈怒吼着:“你今天去也得去,不去也得给我去!”
最终,孩子还是拗不过妈妈,上了车,去学舞蹈。
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问题:当父母的,到底该不该逼孩子一把?
当孩子皱着眉头跟我们说:“妈妈,我不想学了!”
我们又该如何应答?
01
如果我们没逼孩子,让孩子在童年里轻松快乐的长大。
他成人后,会不会因为就业和生活压力等原因,而埋怨我们没逼过他呢?
这样的想法,每个人差不多都会有,在“该不该逼孩子一把”这件事面前,心情总是很矛盾。可联想到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曾在放弃努力后,后悔当初没人逼自己一把呢?
《家有儿女》有一集里,就讲述了这个问题,刘星和小雨怪母亲刘梅小时候没给自己报兴趣班。
“如果从小培养我,我也会弹钢琴,或者拉小提琴,或者吹小号……”
一直以尊重孩子想法为傲的刘梅很委屈,“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
刘星反驳:“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就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教育我。”
几句话,把刘梅怼得哑口无言。
其实,刘星提出的“悖论”,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出现:
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盼着孩子有一技之长;
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自由快乐,看到他们学得不情愿,也会心软。
当孩子以独立的价值观再度去看待世界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虽然轻松快乐的长大,但已经和同学之间有了差距。
童年过得没一点压力,长大了却未必对当初的轻松无怨无悔。
当别的同学都有多技傍身、特长才艺一大把,反衬出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他并不会快乐依旧。
02
一位网友的经历,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高中时,他不爱学英语,妈妈劝他也无济于事。
爸爸觉得,孩子大了,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要再逼他了。
大学毕业后,他才发现,最喜欢的工作都需要外语。
后悔之余,又问母亲,为什么当初不逼自己学英语。
可是,世界上哪有后悔药呢?
错过的时间,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蔡康永有一段话,戳中过不少人的心: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那些坚持下来的事,长大后变成了骄傲;那些轻易放弃的事,之后大都变成了遗憾。
在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中,小提琴家吕思清造访,一首曲子听得何炅潸然泪下。
坐在一旁的演员王迅,眼里全是羡慕。
他回忆,自己小时候也学过小提琴。
可时间一长,兴趣淡了,又没人逼自己,最后没坚持下来。
王迅说,当时一把小提琴要40多块钱,每月工资只有十几块的妈妈,还是攒钱给他买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