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5-21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2152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史上最大招生舞弊案,爆出了种种细节令我们错愕不已,4300万、808万这些巨大的金额,也将“贫富差距”这个话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
因为“贫富差距”,富裕家庭的孩子所能享受的教育质量远超贫困家庭。残酷的对比摆在我们面前,反复提醒着我们“起跑线”的重要。
可是,“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并没有说得那般容易。
因为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生存才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
1
贫富悬殊真实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富人家庭和穷人家庭走出来的小孩,不管是学习氛围、还是眼界都会有很大的不同。
香港,就是这样一个汇集贫富差距缩影的城市。
2018年度胡润财富报告显示,香港作为高净值人群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亿万富豪数量高达21100人,也就是说差不多每350人当中,就有一个身价过亿。
2018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贫困人口数据138万人,年增长3万,创九年以来新高,几乎占到总人口的二成。
两组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不禁让我们感叹香港的社会分化。阶层之间巨大的差异性让我们在香港看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香港的富人们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衣食优渥,条件丰裕。而与之形成反差的贫民窟,飞涨的房价和人口老龄化让原本供房就困难的他们更加喘不过气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越来越拮据。 2013年,导演黄肇邦的纪录片《子非鱼》横空出世,聚焦于香港大都市里游弋穿梭、漫无目的的一条又一条小鱼----贫穷孩童,揭露真实又无奈的贫富生活现状。
纪录片《子非鱼》以香港鲜鱼行学校里几个穷小孩为记录主体,展现了这些生活在贫穷线下的小学生的日常。
就读于鲜鱼行的佘伟豪,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母子二人生活在不足3平米的狭小劏(tāng)房中。
劏房,把住宅拆成几个隔间分给不同的租客,由于空间狭小又称“棺材房”。意思是,一间房只够一个人睡觉的空间。
一把矮凳一面方桌,构成佘伟豪每天吃饭、学习、睡觉和娱乐的狭小天地。
佘伟豪上小学一年级才意识到家里的经济状况。他想买双新球鞋,妈妈却没有满足这个简单的愿望,孩子问:“妈妈,你是不是很穷啊?”
佘伟豪的英语很差,妈妈想让他去补习英语,但是上一节补习课要花100块,家长没有能力支付孩子的高价教育经费。
没钱上补习班,缺席各种修学旅行也成了家常便饭。
那活在金字塔底的孩子,就真的永无出头之日了吗?不是的。小酷也看过很多、靠父母的眼界让孩子走出贫民窟的真实例子。
比如泰国的一位生物学博士Netnapa Saelee,小的时候她跟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菜维生。一次,她突发奇想要种豆芽,四年级辍学的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但仍然鼓励她,陪她一起动手,即使屡屡失败,她仍然支持女儿。终于!经过数次的失败,她们研制出了一款能够给豆芽浇水的自动灌溉装置。
长大后的她,最感谢的就是妈妈当初没有打击自己的好奇心,让她可以发现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我们常常说,父母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大家也可以看得到,父母眼界的高低,与文化程度或经济水平没有必然的关系。
只要我们对教育足够重视,孩子就会未来可期。现在抓紧时间,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