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05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2820
各位高三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吴畏。
今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华大地,新的一年从开始就表现出它的不平凡。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各高校对开学日期也是一拖再拖,这也让我们备战高考的同学,感到压力山大。很多人说,今年的中高考应届生会很倒霉,因为他们错失了一段重要的在校复习时间。
但是我觉得,其实真正会被疫情和延迟开学影响的,一定不是真正的学霸。
对于有的同学而言,在校复习迎考,由于有同学的陪伴和老师的管理,可能复习的效果确实会好一点。而“宅家学习”需要更大的自控力,对于原本“靠他人督促才能学好”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但挑战必定是要被克服的,因为我们要相信,有人懒惰放纵,就有人勤奋自律!前几天看热搜新闻,我深深的被一个坐在寒冷的屋顶、埋头苦学的身影所感动。来自南阳淅川的高三同学小通,平时成绩优异,班级第一,全县15名。他没有因为假期而丝毫松懈自己,坚持每天5点半起床开始早读。
疫情阴霾之下,学校采用网上开课。小通家中没有WIFI,只好跟邻居借网,于是他每天早上8点爬上屋顶,坚持学习。他回忆道:“当时真的很着急,如果一两个月得不到老师的指导,我高考能考怎么样真不好说,有可能前功尽弃。”
在西藏昌都,雪山顶上,一位名叫“斯朗巴珍”的女孩, 由于家乡四周雪山环绕,网络信号差,她每天需要步行30分钟到雪山山顶,找网上课,每天一坐就是4个小时,雪山上的石头成了她的“课桌椅”。
除了他们,在方舱医院里隔离期间,也有高三同学在抓紧每分每秒备战高考。这位化名为杨一帆的同学说“这次对我来说,斩杀病魔是面对高考前的一次‘大考’”。
在疫情期间,他的爸爸最先感染,妈妈和他自己为轻症。杨一帆说,在住进来之前,他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寒假作业,他把将要考试的六门学科的参考资料都带进了医院。
杨一帆说:“每天都把自己安排得很紧凑,一般上午两门,下午两门,晚上两门,主要进行复习巩固,然后做一些习题。我要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冲刺,不能掉队。”古有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今有屋顶蹭网,方舱备考!不禁感慨一句:原来学霸到哪里都一样!
所有的一切终将过去,但过去之后,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人已经迭代升级。有句广为流传的话说: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长假。
双双考上清华的“学霸双胞胎”焦宇晨和焦宇晓就是如此。被询问学习秘籍时,她们说:“我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寒暑假。”
每个假期,她们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每天早起晚睡,同龄人在睡懒觉、打游戏、吃喝玩乐,挥霍光阴的时候,她们却在查缺补漏、复习巩固、自学预习、读课外书、锻炼身体。
她们不只做题,还会安排单元测试,并根据测试成绩进行针对性学习。凭着持续的高标准、严要求,她们高分考入清华之前,焦宇晨已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焦宇晓已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资格。
回母校的演讲中,她们说:“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蹴而就,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学习亦是如此。没有平白无故的好成绩,学霸之所以成为学霸,就是因为那份严格明晰而永无止尽的自律与积累。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养成了自律习惯的人,赢得的不仅是一时的好成绩,而是以后更幸福更成功的人生。
在《奇葩说》第六季,詹青云如愿以偿拿到了BBKing,打最后一个辩题的时候,她提到她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考上外界眼中相当难考的哈佛法学院。
不是因为她天赋秉异,而是向着目标的一心一意和极度自律。
小时候的詹青云,成绩并不好,从乡村学校到贵阳一中,历经6次转学,后来以高考全省前十进入香港中文大学,而后考入哈佛读博,她付出了日复一日的艰辛努力、坚持与自律。
她曾直言:“提升成绩的过程是极其痛苦和辛苦的,我就是一个靠考试改变命运的人。”
她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每日坚持阅读,被称为“在地铁上读《庄子》的人”。
进入哈佛法学院,学习压力巨大,吃饭都只考虑快、就近,可以尽快学习最好。每天走路回宿舍,听见教堂的钟响,都恨自己不能走得更快一点。
因着这份刻入骨子的自律,她不仅学业优秀、饱读诗书,还参加辩论、游离世界,画画打球……并结交了一大群同样优秀的朋友,人生过得丰富多彩。
《风雨哈佛路》有句台词:我知道外面有一个更好更丰富的生活,而我想在那样的世界里生活。有人自律地让我害怕,也有同学,面临高考也无法投入,只想刷手机、玩游戏,我实在感到焦虑不已!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如若你想征服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学霸靠的不仅仅是智商,而更是在那些其他人放纵的时候,默默的努力和持续自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保持自律,成就更优秀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