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5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550
学弟学妹们你们好,我现在就读于中南大学,是一名大二的学生,
离高考还有七十多天,处于这个中间阶段,很多同学复习时会有这样的感觉:都学了,又似乎都没有学好;要复习的内容很多,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很想提高效率,但注意力又不能集中;很想利用好每一分钟,但一天下来觉得没有什么进步等等。这种缺乏复习针对性和自信心的状况不改变,会导致复习的功亏一篑。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我的数学在最后的几十天还提升了20分左右,主要归功于采取了合理正确的复习方法,下面我给同学们分享几种我觉得很有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迅速提高成绩,成功逆袭。
一 .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经验,关键是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漏”和“缺”。怎样找到存在的缺漏呢?我们必须模拟高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份高考模拟试卷。解题时,要像高考那样全神贯注,到时间,即使没有做完也必须放下笔。做错的、空白的、侥幸做对的,就是你的“缺”、“漏”所在。有的同学在对考试差错找原因时往往归结为“粗心”,他认为自己是“会”的,是“懂”的。事实上,考试时是不会粗心的。问题是,你自认为的“会”,不是真“会”;你自认为的“懂”,不是真“懂”。自认为“会”的不一定会做对,自认为“懂”的不一定能得分。所以,要找到自己的“漏”与“缺”,就要模拟实战,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何一份试卷,这也是提高自己注意力的最好办法。找到了自己的“漏”和“缺”,就要逐个加以解决。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请教;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眼看、手写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
二.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高考的考点是高度稳定的,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一位专家所说,全国卷高考数学命题是“光明磊落”的,年年的考点基本一样。既然考点高度稳定,我们对于弱项,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解决。举个例子说,数学解答题你的立体几何、概率统计都是拿到一半分数,你就用一周的时间来解决它。你的解析几何、导数题的得分是零分,你就用一周时间只做第一问,那么,你又用一周时间解决了一个问题。用5周我们就能解决5个重大问题,每次解决的问题都是5分左右,5周就是25分,只要你做到了,增加的分数是很可观的。
三 发挥“错题本”的作用
对于我们考过的试卷,尤其是重大模拟试的试卷,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一是对于我们会做的题,没有拿到满分,我们要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考试后认真总结,把我们会做而没有拿到满分的这些题及原因专门写到“错题本”上,在下一次考试前专门看一遍,时刻提醒我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只要我们注意到这些细节上的问题,相同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第三次,我们就能把会做的题拿到满分,这又是一个增分点。
二是每一次考完试后,我们要针对试卷进行专门总结,总结出考好的原因和不好的原因。总结整理的方法举例如下:按类型整理,比如函数是一个大类,这个大类下面有:函数的性质、零点存在性问题等等。那么函数的性质又有奇偶性、单调性等。就是说,按类型把你的错题整理出来。黑笔简抄题目,蓝笔写过程,红笔写你为什么会错以及要注意什么。
没考好的原因总结出四五条即可,要写在试卷上,让自己清楚没有考好的原因,总结出来的有些问题是马上能改正的,而有些改正起来需要时间,我们可以有计划改正。经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在考试中有可能犯的错误,我们都注意到了。我们就能在高考中发挥出我们的最好水平了。这也是一个增分点。
四 加强模拟训练 提高心理素质
在这宝贵的复习时间里,我们可以加强模拟训练,争取一周做2份高质量的模拟试题,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使得生物钟适应高考。通过6份试题的训练,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对于2015-2019这5年的全国卷I原版卷要拿出来,再次动手做做,熟悉一下。目的也是尽可能地把会做而没有拿到满分的题,一遍遍地完善,争取不犯相同的错误,直到我们拿到满分或最高分。我们也会知道,哪一道题,自己能拿满分,哪一道题自己只能做一半,哪一道题自己做不出,需要放弃的。你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时间不够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通过自己批改试卷,就知道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知道怎样答题才能不扣分或少扣分。最后在训练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成绩在稳定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对高考也比较自信了。
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运用正确的复习方式,考出理想的成绩。加油,我在中南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