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8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951
高考你并不孤单,善朝教育陪你走过高考最后的120天。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大家好,我是小玉学姐,今天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27天!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位学姐为大家分享。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国防科技大学的学生。
苏轼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里有一句这样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年一度的高考再次接近,我的经历并未像苏轼的仕途那样崎岖坎坷,但此刻心情却是一致。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高考就像一座隔着美丽风景、荆棘丛生的大山,只是我,等到高三的时候才开始去翻越。
初三那年,中考失利。愤愤不平的我无奈地来到了全市排名倒数的高中就读。现实和理想中的差距,在开学那天立竿见影——破旧的教学楼、砂砾满布的操场、拥挤不堪的食堂、脏乱嘈杂的宿舍……一切的一切都像一个巨大的感叹标志在时刻提醒着我:梦想破灭。
刚开学的那段时间,我一直沉浸在对学校的不满和考试失利的愧疚自责之中,无心听讲,原本就不太好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不过,我很快便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打羽毛球。
没错,就是打羽毛球。不能在作业本上洒的汗,就在球场上补回来。
我开始大胆地翘课,到操场上跟不同年级的伙伴们组队PK。运动的酣畅淋漓成了我调解失落烦闷的麻醉剂。班里那么多人,我属于特别没有存在感的那类学生,所以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久都没被发现。不过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很快,某天晚自习,班主任把我叫到了外面。
“我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想管你。如果你觉得这样有意思的话,请继续。”
那晚,我一夜无眠。睡在宿舍硬板的床上,脑海里空荡荡的。我感觉自己就像一艘漂泊在大海里的船只,降下了船帆,独自随波逐流。
我深深地反省了一下自己:偏执、自负、懒惰、孤独。因为一开始的抵触情绪让我养成了这些坏习性,纯粹是作茧自缚。虽然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不敢令人恭维,但若以此为由,实在是最烂的逃避借口。不做出行动,怎么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会发光的金子,还是会反光的瓦砾?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台词:“心怀希望就有希望,而希望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我决定要逆袭。
刚开始我什么都听不懂,毕竟底子薄弱。我只好认真地一页一页看书,不懂的地方就立马请教同学。大家看我的眼神,就好像看一条冬天里出来觅食的蛇。老师讲课也会不可思议地望着我,眼神里充满了“朽木犹可雕也”的光芒。
只可惜这些都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爱默生说过,习惯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缺乏基础的挫败感和平时养成的懒散习性瞬间就击溃了我,导致一时心潮澎湃的计划未能按照预想的实行。
于是学业继续搁置。我依旧毫无目的地游荡校园,成为老师谆谆教诲中的行尸走肉、空架皮囊。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我想自己注定是一只泄了气的皮球,静静待在一个僻静的角落,孤独叹息,等待黑夜。
一直到高三。
父母告诉我,每个人都有一个醒悟期,有些人来得晚,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来。
我的醒悟期,就是从高三开始的。
记得那是一个明媚的下午,连空气中都散发着微醺的书香。我从沉睡中醒过来,桌前洒满了金灿灿的阳光。环顾四周,大家都在认真地做着笔记,笔尖摩擦纸张的细小声音微妙而动听。老师坐在讲台上看书,黑板上密密麻麻全是五颜六色的粉笔留下的记录。
一切都像电影场景一样宁静美好。
我突然有些莫名的激动。想想这两年的时光,我是如此的颓废,剩下最后一年,为何不换一种身份和态度,来弥补单调乏味的高中生活呢?
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告诉我们:“我还年轻,我要上路。”
我悄悄拿起笔,翻开书本。这一次,就算是在沉默中死亡,也让我先爆发再说吧!
跟所有球友“绝交”,用三分钟的时间吃完一顿饭,早上提前半小时到班里读书,瞌睡的时候主动站在教室最后面听课,在课桌写小纸条提醒跑神……
令人失望的是,我没有全部坚持下来。有时候依然发呆,或者焦灼难耐地跟懒惰的自己对抗。脑海里仿佛同时住了天使和魔鬼,正义与邪恶的交战永不停息。那段时间真的很累,恨铁不成钢地边写题边握拳,恨自己恨得咬牙切齿。不知不觉眼睛就会湿润,寒风一吹,犹如长了冰冷的刺。
但是我没有再放弃。越临近高考,心就越浮躁,感觉有做不完的题,掌握不完的知识点,忙得手足无措。老师私下找我到办公室,并没有幸灾乐祸。她递给我几份资料,语重心长地说:“能学多少是多少。从基础做起,不要着急,要学会舍弃和承担。”
我学的是文科,相对来说容易补。对于政史地这三门功课,我每天都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背诵和理解,这时记忆力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不过最难的是数学和英语,琐碎的知识点太多,我只能慢慢地从最基础的做起,再者就是多做些典型题,希望亡羊补牢,能将缺口填上一点是一点。经过前一段时间的磨练,我的脾性渐渐稳定了下来,成绩也开始缓慢回升。
高考完毕。
查分时打开电脑,输入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成绩一览无遗。
次月,录取通知书到手。是自己预料的结果,没有欣喜与失落,但是完全值得我所付出的努力。倘若没有那段中药般苦涩难熬的日子,我很可能与大学失之交臂。
暑假去体验打工,初步踏上了成人的社会。工作了两个月后再踏上大学的校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窃喜。其中的道理我想不必多说,这些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触得到。很庆幸当初我选择了最后的一搏。
现在,我在这所大学里一切都很好。我不后悔曾经所做过的每一件事,反而很感激当初拼命追赶大部队的自己。当一个人掉队在茫茫学海,抬头就是陌生的面孔和重重的大雾,那种感觉跟歌曲《任我行》所表述的一样:“从何时你也学会不要离群,从何时发觉没有同伴不行,从何时惋惜蝴蝶困于那桃园,飞多远有谁会对它操心,曾迷途才怕追不上满街赶路人,无人理睬如何求生……”
迷茫与孤独,是青春永不褪色的印记。无论迷航与否,请记得“直挂云帆济沧海”。
风过无痕,雁过留声。也许青春只是一阵风,但我们要像大雁一样在高空中振翅,留下努力飞翔的姿态,留下追逐梦想的发声。
加油吧,学弟学妹们,我在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