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6丨发布者: 丨 阅读次数:1914
前不久,吴尊发了一条9岁女儿NeiNei在亚洲赛上落败的微博。
NeiNei从三岁开始学芭蕾...... 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亚洲比赛,也是她第一次的个人演出;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NeiNei没日没夜的苦练。
多年勤学,赛前苦练,NeiNei很想赢。
然而,赛事高手云集,NeiNei年纪最小,经验缺乏,又第一个出场,终究输了。
突如其来的挫败,让她伤心落泪,惹得爸爸吴尊也陪着湿了眼眶。
虽然落败,吴尊不忘肯定:“今天表现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值得爸爸骄傲”。
吴尊又分享年少时,他代表文莱和中国比赛,以26:128惨败的经历,让女儿在体验失败的同时,领悟过程比结果重要。
接着,带NeiNei游泳缓解心情。
在他的耐心开导下,几小时后,NeiNei就从挫折中恢复过来,和爸爸开心共进晚餐,继续日常训练。
看着抗挫折力满分的NeiNei,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发生的,上海17岁男孩当母亲面跳桥的悲剧。
不少网友留言说,这个孩子被责骂几句就跳桥,是因为缺乏挫折教育,平时被惯坏了才这么玻璃心。
诚然,挫折教育是很多家庭缺失的重要一课。
但挫折教育,应该是吴尊式的爱和鼓励,还是网友说的日常多打击?
挫折教育不等同打击教育
让孩子经不起挫折的,不是爱和鼓励,而是错误的爱。
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往天上夸,不管孩子要求多么任性,都全然满足,不管孩子遇到什么困难,都全部包办。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自然是不堪一击。
可惜很多父母分不清爱与纵容,以为孩子经不起挫折是爱得太多,从而走上另一个极端,习惯性否定和打击孩子。
吴昕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打击式教育的父母。
《我家那闺女》里,吴昕妈妈一直开启“打击模式”,她眼里的吴昕好像就是一文不值:
素颜出门,妈妈说她蓬头垢面,不注意形象;
30多岁还没一份好感情,妈妈挖苦她说:“我还想不要超过30(就能结婚)。”
吴昕从小就学跳舞,形态一直很好,妈妈却总是吐槽她站没站姿坐没坐姿。
在这样的教育下成长的吴昕变成什么样的人?
虽然很优秀,却有一颗玻璃心。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不行!
跨年晚会因时间不够,节目被临时拿掉,吴昕却认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当场奔溃,久久无法释怀。在节目中重提,还失控大哭。
实际上,维嘉节目也被砍掉,但是豁达自信的他,远没有脆弱敏感的吴昕那么在意。
被打压贬低孩子,非但没有很好的抗挫能力,反而丢失了自信和最后一点安全感。
李嘉诚曾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
父母从外制造打击,是错误的“伪挫折”教育,无法让孩子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
只有用爱和温暖,从内给予自信和勇气,才能孵化出孩子一颗主动打破“蛋壳”,直面生活风雨的强大内心。